關於我們
緣起preface
「幽玄」、「物哀」、「侘寂」三大境界,勾勒出靜寂、隱柔、崇尚瞬間美的日本美學觀;
從理性主義出發思考感性需求的德國設計,建構了以嚴謹、簡潔、精細、功能為導向的設計美學;
流淌著古典血液的義大利製造充滿了奢華、優雅與浪漫的形式;
身為後起之秀的泰國風格,翻新傳統之後則不斷擄獲潮男潮女的心。
當各國美學兀自精采,從不落人後的華人美學
又該如何定義?如何輸出?如何持續成為全球美學的焦點?
「美學聚落」是一個跨界媒合、智慧分享的非法人組織。
希望以華人美學為主軸,透過有確切目標的組織、計劃與運作,形成不斷相連、持續成長、互通共生的美學創作聚落,並讓有經濟產值的美學產業鏈走出台灣,最終協助華人美學發揚光大,穩固立足全球舞台。
功能及推廣
1.設計交流 Conversation
2.美學教育 Education
3.設計合作 Collaboration
4.跨界創新 Innovation
5.美學展演 Exhibition
6.文獻出版 Publication
團隊介紹
組織成員
楊煥生
發起人
陳悠溱
發起人 兼執行長
張恆嘉
形象長
孟祥莉
藝文長
沈麗雪
秘書長
陳時瑩
副秘書長
楊書林
教務長
許家慈
副教務長
李秋德
展務長
周言叡
副展務長
美學顧問群
※依中文姓氏筆畫排版※
朱永安
Vase Flower 創辦人
何武賢
山隱建築 創辦人
李元榮
亞洲大學 設計學院主任
華杰明
RSHP 亞洲區總監
楊岸
知名室內設計師
美學導師
※依中文姓氏筆畫排版※
王焜生
愛默生藝術事務所
江洋輝
麻粒國際文化試驗執行長/藝術總監
周天民
亞卡默設計 總經理
林俊廷
新媒體藝術家
林葳
逢甲大學建築 專業學院 室內設計系主任
高媛
國際攝影藝術家
郭俠邑
青埕建築整合 設計創辦人/ 執行長
陳子俊
尚策設計 聯合創始人
楊秋煜
上滕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
劉治良
光影藝術家
汪俐伶
服裝設計師
Billy Canning
首席水晶燈飾 設計師
Mel 梅爾
壁畫藝術家
Ivan Sigg
表演藝術家
Papatzanaki Antonia
藝術家
唐忠漢
近境設計 創辦人
Elisabeth WELA
雕塑家/畫家
FRANCIS SURJASEPUTRA
設計顧問
美學智庫
※依中英順序排版※
BC MARKETING|BC CHINA
QSearch
VERY conception corp
大山創新事業有限公司
魯迅國際團隊
樂木文化
美學導讀
2022/4/25【美學導讀】天空之城 心之所向|Billy Canning x 劉治良 x 林強
#2022桃園燈會
#光之桃花源
「天空之城是出發的起點,是抵達的歸屬,乘載著起始與重逢的美麗。展翅翱翔,飛入天際,一同進入美好的新境界。」ENJOY YOUR JOURNEY, FIND YOUR DESTINATION. 身為臺灣的國境大門,桃園這座航空城每日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歸巢遊子,同時也目送著許多嚮往自由的靈魂,前往屬於各自的夢想之地。
...more
2022/1/24 【美學導讀】南亞的設計推手|Francis Surjaseputra】
#從產品設計到建築空間
#亞洲美學力量
來自印尼瑪琅(Malang)的Francis Surjaseputra,為當地著名的設計顧問,作品從商品設計到建築空間,橫跨諸多領域。旗下所參與的設計項目含括了餐廳、銀行、辦公室、酒店、度假村等多種商業空間,如位於印尼的JAPFA Experience和新加坡的CAVEMAN餐廳,均是將設計與當代科技結合為一的絕佳典範。
...more
2021/9/22 【美學導讀|【美學導讀】來自南方的海派藝術|王國仁(阿殘)】
#魚刺客
#每個人都是一座島
甫於高美館落幕不久的《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特展,以充滿「臺味美學」的策展內容,大幅呈現創作者長年於高雄和紐約的自我經驗,在多元文化的衝撞之下,發現臺灣文化的豐富性,並以此作為創作根基,進而在作品中揮灑生猛且帶勁的本土意象。
...more
2021/9/22 【美學導讀|自然與情感的美學交織:WELA】
#自然的頌歌
#與大地共存
以「WELA」作為筆名的視覺藝術家──Elisabeth Wierzbicka,出生於波蘭,自1989年起居住在法國,長期致力於保護環境且關注生態議題,其創作核心,涉及了人類與自然萬物間的關係,提點著彼此,共生共存的精神主義。她的作品橫跨裝置藝術、雕塑、油畫、插畫等多重領域,並曾在歐美、亞洲等國舉辦個展,其諸多公共雕塑藝術作品,更是被典藏於盧森堡、東京、巴黎、北京⋯⋯等當地博物館。
...more
2021/8/13【美學導讀-Billy Canning|千囍年誕生的水晶球】
#樂觀朗讀
#隧道盡頭的光
Billy Canning, 從事燈光設計40多年, 全球都有他的設計作品, 從私宅, 公共建築, 郵輪, 教堂...等等。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 也是全球世人年年仰望的, 就是紐約時代廣場跨年倒數的水晶球。 光, 對於他而言, 代表著什麼呢?
...more
2021/7/19【美學導讀】如織絲綢美學|永續的自然生態工法
#在郷野裏看見設計的連結
服裝設計師黃嘉倚敢於創業,因為熱愛「天然材質」與「自由」,掌握了自己的特質,其「材料」使用100%天然絲綢、台灣老裁縫師傅手縫「工法」及著重細節簡約風格的「設計」,或許是魔羯的敏銳與踏實,讓她從2015年創立《如織絲綢》以來,都能堅持其特質,除了設計風格上獨樹一格,其品牌形象也愈加鮮明
more
2021/6/8【都市裏的桃花源|半畝塘 】
#會呼吸的建築 #半畝塘
這些日子以來,長時間的待在家,讓人不禁再次思考關於「居所形式」的重要性。回首過往,拖著疲憊身心靈返回家,打開了窗,映入眼底的,仍舊是那充滿銅臭味的水泥叢林,於是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計算,關於週末的「城市逃離」計畫,日復一日,自己究竟是在生活,還是苟且的活著...
more
2021/5/18 【美學導讀】最珍貴的美味日常|富興米店】
#主理人石傑方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談起華人的餐飲文化,「米飯」無疑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因種類的異同、器皿的挑選、水分的多寡,抑或烹煮時間的長短,因而造就其千萬種姿態,每個家庭所煮出的「一碗米飯」固然不同。這何嘗不是像極了人生,有人柔軟、有人一生堅毅,有人則像極了那帶點苦勁兒、含有燒焦氣息的「鍋巴」,外硬內軟,瀟灑過一生...
more
2021/1/26【美學導讀|設計師李秋德 】
#為夢想而設計 #生活美學
有時候, 設計的成就不在於作品是否獲得掌聲, 而是完成委託, 實現他們的夢想。這是李秋德溫暖設計, 全來自於一顆赤誠的心
2020/12/19【美學導讀|依自然而生:朱永安的寧靜美學】
#形而上美學
#綻放生命之花 ....more
在朱永安的花藝創作裡,他擅以解構形象切入主題,真正回歸花材與作品宗旨應有的美感呈現和思維,植物的美也更顯而易見;他主張形而上之美,日常中一切運用「減法思考」
2020/10/13【美學導讀|漫遊城市:楊岸的詩心美學】
#楊岸漫遊者
#美學創造生活
德國文化評論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從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描寫巴黎街景的詩作中,發展出著名的「漫遊者」(Flâneur)文化研究,以具寓意的個人特殊觀點走入人群,透視一座五光十色、且令人眼花繚亂的都市空間。
他是一位漫遊者,熱愛騎乘哈雷機車於都市、山海間,享受無拘無束的馳聘快感,這是他練習放鬆的訓練,同時保持著一種疏離、獨立與思考的狀態。
時代創造經典,經典永流傳。對於「經典」的定義,楊岸指出,在當今的速食世代,人們總熱衷於求新、求快、求變,卻忽略其應有的基礎奠基與核心價值;歷經東西方亙古的文化熏陶,他以「詩心」匯聚了各種層面的多元風景。
備好裝備,踏穩腳步,調整呼吸,一步一步,上山、攻頂、下山,在吸吐之間,我們彷彿看見了最純粹的自己。這何嘗不是像極了人生縮影?
山對你而言是什麼顏色?對Tristan來說,是藍色的。來自巴黎,從未上過正規藝術教育的Tristan Vyskoc,僅在Beaux-Arts藝術大學上過幾堂繪畫課,便以極為細膩的筆觸和大篇幅療癒的藍色,創作出《INSPIRE!》系列,並廣為人知。作品之中除了可見以漸層、渲染、實虛、線條等形式讚嘆自然力量的偉大,更渴望的是,喚起人們對於生態環境的警示效果。
Tristan Vyskoc說:「這不是對人類的控訴,而是為地球的乞求。」他曾將作品帶至勃朗峰、富士山、吉力馬札羅山等山頂展出,明亮剔透的天藍色彩,在山陵間充滿對比與無窮能量。似乎正告訴著我們,別忘了那些曾經有過的美麗景致,請記住它原有的樣子。
「相‧對」的靈感來源在於有意識以來,對於土地上的所有事物,皆充滿著驚喜與恐懼。由於熱愛這塊生長的土地,經歷了一連串生命試煉,希望能探究出存在的本質。
從大自然的「樹」的這個本來的意義(孕育、重生),所衍生出來的另一個反向的意義「核爆雲」,去說明相對於另一個事物的描述(毀滅、死亡)。藉此比喻事物都有正反兩面的存在,關鍵在於「人」的觀點與行為決定,將左右其未來的變化。
來自米蘭的藝術家Nicola Padovani,在隔離的這段日子裡,化身「社會觀察家」,在他眼底的小宇宙,無論是穿著「太空衣」,備受尊崇的醫護英雄,或是令人為之喪膽的「巨型病毒星球」,帶點科幻和獵奇感,游離於現實和虛幻世界中。
一個個生動且充滿想像的畫面,以他擅長的拼貼風格和細膩筆觸而成,搭配溫暖且令人省思的文字,讓人回味再三。
自法國實行禁足令以來,位於巴黎第18區,也就是著名的聖心堂和紅磨坊所在行政區,每日晚上九點半過後,Ivan便會在露台直播他的數位動畫創作。有趣的是,他僅採用一台iPad和投影機,創作工具為Tagtool App,並將作品投影在臨近的建築物上,再搭配他兒子所精心挑選的音樂,多彩的光影與音樂和諧共奏,自開播以來,引發社區居民的廣大迴響。
VIDEO
美學碰撞
書盒計畫
VIDEO